中小博物馆破局思路,两会代表已给出切实可行的答案_四川博达至成

中小博物馆破局思路,两会代表已给出切实可行的答案

发布日期:2025-05-23      

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,中小博物馆如何突破“小而弱”的困境,实现“小而美”的蜕变?今年两会期间,代表委员的提案与基层实践给出了答案:将资源限制转化为创新动力,以“小而精”“小而专”的路径突围。作为展陈公司,可以从这几方面助力!

 

一、深耕本地文化:以“在地性”塑造独特IP

中小博物馆的“小”既是限制,也是优势。它们往往扎根于独特的文化土壤中,如同大地上散落的明珠,我们只需要将其串珠成线,凝练成完成的故事线。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既要梳理出“在地性”,还要能转化成特有的IP文化,这就需要找到博物馆所在地的“共性”。我们可以从“集体记忆”中进行挖掘,通过文物背后的故事传递文化价值。开滦博物馆井下探秘”展项,参观者可以到地下60米,感受矿工的生活。实景展示了从最原始的人工挖煤一直到现代最先进的采煤技术。在确定很安全的情况下走近每一个场景参观,依稀可见当时的艰苦和惊心动魄,让工业遗产成为情感共鸣点。

在肇兴侗寨我们建了一座展馆——黔东南风雨桥展示馆。要知道这里从不缺乏在地文化,吊脚楼鳞次栉比、木鼓楼高耸挺立、侗族大歌传唱千年、稻鱼农耕绵延不绝……整个村寨本身就是一座“侗族文化博物馆”。这时我们将目光凝聚在民族建筑文化上,将风雨桥这一文化形态讲懂、讲透,让这座小小的展馆铭记这个中国古村落古朴沧桑的建筑发展历史。从而引导观众深刻理解风雨桥所承载的侗族智慧与精神,激发公众参与文物保护和民族文化传承的热情,助力肇兴侗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。

 

二、开源展陈技术:以“数字化”提升体验

数字化不是大馆的专利。中小博物馆只需巧妙借力,就能实现“四两拨千斤”。中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或许不多,但地方文化的故事独一无二。借助AR、VR、云展览等技术,展柜中的文物“活”起来。河北承德博物馆副馆长韩莉代表已在两会提出,地方文博机构可联合高校、科技企业,以机制创新与资源整合加强科技赋能,构建开放共享平台,如开源3D建模软件等

像ARVR这种“超现实”数字体验,展陈公司完全可以复制到各中小博物馆建设中。观众用手机扫描文物,瞬间便“悬浮”于屏幕中。

 

三、提供运维思路:理念升级是关键

另外,中小博物馆的终极突围,在于从“守文物”转向“聚人气”。展陈公司可以运用成熟的运作体系,为中小博物馆打造具有地方文化的沉浸式导览/剧艺活动。这些活动的共同之处在于深度挖掘与藏品相关的场景体验,使藏品或展览更加生动可感。比如陕北民歌博物馆推出的沉浸式艺术展演,让观众在观看展览的同时,还能偶遇当地民间艺人的现场演唱,深刻感受民歌艺术的独特魅力。

 

结语:

2025年两会的政策春风中,中小博物馆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。博达至成以扎实的展陈专业技能,讲述触动人心在地故事,用科技手段打破边界,创作更多小而美”的博物馆,让文化自信的根基将更加坚实!



Copyright ? 2017.Company name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热搜:展馆设计,成都展览,成都展览公司,四川展览,四川展览公司,成都展览展示 技术支持:时代赢客 备案号:蜀ICP备19037940号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07